行业动态

行业动态

INFORMSATION

国产折弯机和进口折弯机的差异对比

发布:2025-07-21 14:20:07
浏览: 4 次

折弯机作为金属板材加工领域的核心装备,其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汽车制造、航空航天、电子通信等关键行业的制造质量。全球折弯机市场呈现显著的技术梯度分布:以德国为代表的欧美企业占据高端精密制造领域主导地位,而国产在追赶过程中虽取得长足进步,仍面临多重技术瓶颈。

镭戈斯数控成立于2011年,十余年间已发展成为拥有广东、江苏、河北三大生产基地、40余家直营办事处、80多项国家专利的行业标杆,年销售额突破3.2亿元,产品出口海外多个国家,至今以服务超60000多家企业客户

image.png 

1 国内外折弯机技术差距分析

1.1 加工设备与基础工艺差距

在金属加工业中,基础零部件的加工精度构成了高精度折弯机制造的核心前提。当前国内多数企业仍面临高端加工设备不足的困境,导致核心部件如机身铸件、导轨、丝杠等的精度与国际水平存在代差。据行业分析显示,德国企业普遍采用微米级超高精度数控机床加工关键部件,而国内仅少数头部企业具备同等条件。这种差距直接反映在整机性能上——德国折弯机普遍实现±0.01mm级重复定位精度,而国产设备多在±0.01-0.05mm水平徘徊。

image.png 

2.2 技术工人与自动化系统的短板

高端装备制造领域,专业技工培养体系的完善度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稳定性。德国实施“双元制”职业教育,技术工人平均培训周期达3年,涵盖材料科学、数控编程、精密测量等系统课程。反观国内,高级技工培养成本高、流动性大,企业普遍缺乏长期投入意愿。据统计,国内制造业高级技工占比不足8%,远低于德国40%的比例,导致零部件加工工艺一致性难以保障。

image.png 

在数控系统与自动化集成层面,差距更为显著。欧洲企业以施耐德、西门子、倍福等为代表,开发出专用折弯控制系统,具备实时挠度补偿、多轴同步控制、AI工艺优化等先进功能。而国产折弯机多采用通用数控系统或国外中低端产品,在高速高精运动控制算法上存在明显不足。例如,在折弯速度方面,德国高端机型已达40/分钟,国产设备多在15-25/分钟区间。这种差距在加工复杂曲面零件时尤为突出——进口设备可通过激光实时监测材料形变并自动修正参数,而国产系统仍需依赖人工试错调整。

image.png

镭戈斯数控在发展的进程中,引进欧洲先进技术,在关键零部件舍弃低成本的国产部件转而选用进口,如高端折弯系统、光栅尺、油泵、丝杆、导轨等,缩小了与国外设备的差距。

 

2 镭戈斯数控的技术突破与优势

2.1 创新设计:从结构到工艺的系统性创新

面对国内外技术差距,镭戈斯数控选择了一条差异化创新路径,通过三大核心技术重构产品竞争力。在整机结构设计上,MG系列采用颠覆性的电液驱动系统,突破传统上传动结构限制。该设计使主轴受力方向与重力方向一致,大幅降低机械磨损,配合高强度机身和超厚钢板内扣式机架,实现高吨位冲击下的稳定性。构在100ton压力下变形量仅为同级别其它上传动机型的1/3,精度寿命延长50%

image.png 

HG系列则采用超高强度的钢板焊接而成,在焊接方式上,并不沿用传统的直焊,转而创新性的选用榫卯式焊接结构,使机身强度进一步提高,伺服电机直驱,配合双导轨设计的后定位结构,在精度表现上相当出色。

image.png 

在自动化折弯方面,镭戈斯AG系列折弯中心,集成机械手全流程自动折弯,实现折弯自动定位、自动上下料、四面二次定位等;全程不用人工干预,自动换刀款折弯厚度最大可达4.5㎜,领先国内众多厂商;机身采用一体铸造方式,多轴并发联动控制搭配上先进的折弯数控系统,深受客户喜爱。

image.png 

在工艺集成创新上,镭戈斯2024年推出业内首台NGV系列全电动刨槽折弯设备,实现刨槽折弯分体化到一体化的转变,为企业客户减少购机成本,折弯和刨槽实现零秒级伺服响应,刨槽速度高达2m/s,最小开槽边距7mm,精度达±0.01mm,成为不锈钢橱柜等精密制造业的首选。

image.png 

2.2 性能突破:效率与精度的协同跃升

镭戈斯产品矩阵展现出显著的工程性能优势。MG系列下传动折弯机被誉为“薄板神器”,在关键指标上实现质的飞跃:

速度突破:最大折弯速度达25-45/分钟,相当于传统机型的3倍效率

能耗优化:采用变量泵技术,配合修正渐开线短齿牙内啮合设计,较常规液压系统节能50%,年省电费约3万元/台;

精度控制:±0.01mm折弯精度,搭配三轴/五轴后挡料定位系统,15年内变形量不超过0.01mm

image.png 

HG系列在业内享有厚板利器的美誉,专注厚板折弯,折弯吨位从35吨到千吨以上;动力来源匹配主伺服电机;

精度优势:意大利绩纬光栅尺加持,折弯变形量趋近0,每台设备标配机械补偿工作台,实时反馈误差,修正折弯系数。

节能优势:减少液压油使用,新型泵控伺服驱动技术,年节省能源80%以上,很好的面向低碳、绿色、环境友好型转型升级。

image.png 

2.3 市场导向的创新布局与全球拓展

镭戈斯的技术研发始终围绕市场需求痛展开。针对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的“买得起但用不好”高精设备难题,公司开发出极简化操作系统:操作界面采用图形化编程,新手经2小时培训即可完成基本折弯作业;系统内置智能补偿算法,即使操作者经验不足,也能自动优化折弯参数,避免试加工浪费。这一设计使产品在长三角、珠三角中小制造企业中快速普及,市场份额年增35%

 

在全球化布局方面,公司采取“技术合作+自主创新”双轨策略。一方面与日本NADIC株式会社深度合作,引入精密滚珠丝杠、直线导轨等核心部件(如上银、TBI品牌);另一方面自主研发专利技术,80余项专利构筑知识产权壁垒。目前产品已出口东南亚、中东等新兴市场,通过欧盟CE认证,进军高端市场。2025年数据显示,镭戈斯年出货量超1200台,海外销售占比达25%,成为华南地区折弯设备产销量第一品牌。

 

3 国产折弯机突破路径

3.1 技术研发与产业协同的双驱动

基础材料与工艺提升:推广高标号铸铁应用,结合有限元拓扑优化技术优化机身结构;引入振动时效、深冷处理等先进工艺,将应力消除周期从数月压缩至48小时内。

 

核心部件技术攻关:重点突破高精度滚珠丝杠、直线导轨、伺服阀组等关键功能部件,可借鉴镭戈斯与上银科技合作模式,联合台湾、日本供应商建立稳定渠道。同时加速开发国产数控系统,在运动控制算法、实时补偿等模块实现自主化。

3.2 人才培养与智能化转型的战略协同

智能工厂解决方案:推动折弯单元向柔性制造系统升级。镭戈斯已率先将机器人集成折弯中心与MES系统对接,实现“订单→编程→生产→质检”全流程数字化,通过采集折弯参数、材料回弹数据不断优化工艺库。

 

国产折弯机产业正经历从“跟跑”“并跑”到“领跑”的关键转型期。通过对比分析可见,虽然在高档数控系统、高级技工培养、基础材料等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,但以镭戈斯为代表的创新企业已探索出有效突破路径:通过传动结构创新提升刚性,借助刨折同步技术优化效率,利用极简操作系统降低使用门槛。这些实践印证了差异化创新对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核心价值。

未来行业发展将呈现三大趋势:一是模块化设计成为主流,二是绿色制造要求升级,三是跨界融合加速,激光测量、AI视觉等技术与传统折弯工艺深度集成。


标签

下一篇:没有了!
Copyright © 佛山市镭戈斯数控设备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

产品中心

产品视频

解决方案

联系咨询

<script type="text/javascript"> var _hmt = _hmt || []; (function() { var hm = document.createElement("script"); hm.src = "https://hm.baidu.com/hm.js?44824aef6cdf87f49bcde961dec0ab92"; var s = document.getElementsByTagName("script")[0]; s.parentNode.insertBefore(hm, s); })(); </script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