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模具安装步骤
1. 安装前准备
安全检查:关闭电源,释放液压系统压力,佩戴防护手套和护目镜。
模具检查:确认上下模型号与加工板材厚度、材质匹配,检查模具表面无裂纹、变形或锈蚀。
清洁工作台:用无纺布清除机床导轨、滑块及模具安装面的油污和碎屑,确保接触面平整。
2. 上模安装
定位上模座:将上模放置在滑块中心位置,用内六角扳手初步固定螺钉(拧紧至50%力度)。
校准垂直度:使用千分表检测上模与工作台面的垂直度,误差应≤0.02mm/m。调整后完全拧紧螺钉。
3. 下模安装
放置下模:下模需与上模严格对中,通过机床刻度尺或激光对位仪辅助定位。
固定与微调:先锁紧下模中部螺钉,再向两侧延伸紧固,避免应力集中。完成后手动试压,观察闭合间隙是否均匀。
4. 试运行验证
空载测试:启动设备低速空载运行,观察滑块运动是否平稳,无异常噪音。
试折样品:用废料板测试折弯角度,若角度偏差>0.5°,需重新校准模具同轴度。
二、日常维护要点
1.清洁与防锈
每班次结束后,用毛刷清除模具沟槽内的金属屑,喷涂防锈油
停机超48小时需涂抹锂基润滑脂保护刃口。
2. 润滑管理
滑块导轨每日加注润滑油,模具导向部位每周润滑一次。
使用耐高温润滑剂(如二硫化钼),避免高温工况下失效。
3. 磨损监测
建立模具使用台账,记录单套模具累计冲压次数(V型模寿命通常为8-12万次)。
定期用投影仪检测刃口圆弧半径,当磨损量>0.1mm时需修磨或更换。
三、深度维护规范
1. 月度保养
拆解模具检查:
定位销磨损是否超差(允许最大间隙0.03mm)。
弹簧复位力是否衰减(用压力计测试,衰减>15%需更换)。
清洁油路过滤器,更换液压油(首次500小时,后续每2000小时)。
2. 年度大修
委托厂家检测机床平行度,使用激光干涉仪调整,确保全行程范围内平行度误差≤0.05mm。
模具表面进行磁粉探伤,发现微小裂纹需立即停用。
四、常见问题处理
折弯角度不一致:模具安装偏心或液压系统压力不稳;重新校准同轴度,检测比例阀工作状态
工件表面压痕:下模V口磨损或清洁不足;抛光下模R角,清理残留焊渣
模具闭合不同步:导轨润滑不良或导向柱磨损;清洗导轨,更换导向铜套
五、注意事项
严禁超载:最大折弯压力不得超过机床额定吨位的80%(例如100吨机床实际使用≤80吨)。
温度控制:连续长时间工作后若严重发热需停机冷却,模具温度应<60℃。
存储要求:模具应垂直悬挂于干燥环境,底部垫防震胶垫,湿度控制在40%-60%。
通过规范化的安装流程和预防性维护,可提升模具寿命30%以上,同时保证折弯精度稳定在±0.1°以内。建议每季度对操作人员进行专项培训,强化标准化作业意识。